别让“动画”毁了“动物”|疯狂动物城图片壁纸

  一女儿的疑问  有一天,我带女儿去她乡下姥姥家省亲。  乡下充满自然气息的农家小院,让女儿感觉特别新鲜。女儿在小院里捡树叶,摘丝瓜,挖土洞,好奇得不行。
  姥姥端了一盆猪食,喊:“妞妞,跟姥姥一起去喂猪好吗?”
  “好呀。”女儿高兴地随着姥姥去猪栏那边喂猪去了,我怕女儿被猪给吓到了,也随着过去。
  姥姥先用一把大铁勺将猪食盆敲得叮当响。
  猪听了这响声,知道是“开饭”了,就从猪窝里“踱步”走出来——好大的一头大肥猪。
  女儿见了这猪,满脸疑问,她仰头问姥姥:“猪为什么不站起来走路?”
  姥姥听了女儿的话,也充满了疑问:“猪站起来?妞妞,猪这不是正站着的嘛。”
  “没有,猪没有站起来,站起来应该像我们这样。”女儿争辩着。我明白女儿的意思——猪不应该四足着地,两足着地才算是站着的。
  姥姥被女儿的争辩逗得开怀大笑:“妞妞,谁告诉你猪站起来像我们这样的。”
  女儿却一本正经地说:“我就知道猪是站着走路的,不是这样走路的。”
  姥姥摇摇头:“妞妞,你说得这事情咋神神乎乎的呢?”
  接着,女儿又冒出了一句更加神神乎乎的的话:“哎呀,姥姥家的猪还没有穿衣服呢,羞。”
  姥姥大笑。
  女儿看到猪身上的泥水,又喊:“姥姥家的猪不洗澡,脏。”
  姥姥这回是笑喷了:“哈哈哈,猪还要穿衣服洗澡?妞妞你真逗。”
  在姥姥的笑声中,我却陷入了一个沉思——是什么原因让女儿对猪有这么多“奇异”的看法呢?
  二“动画”毁了动物
  猪没站起来,猪没有穿衣服,猪没有洗澡,女儿对猪的这些感觉,都是因为动画片在“作怪”。
  平时,女儿最愿意看动画片,我觉得动画片趣味性强,知识性强,女儿看动画片有娱乐价值,还有认识价值,一举两得,所以我非常支持女儿看动画片。
  女儿最近看的一部动画片是《十二生肖闹江湖》,里面的一只“动画猪”就是穿着一个红兜肚,并且是“站着”的。
  女儿看不懂剧情,却很喜欢里面的这个“动画猪”,镜头里一出现这个“动画猪”,女儿就高兴地喊:“猪来了,猪来了。”
  正是因为女儿特别迷恋动画片里的“动画猪”,所以女儿才认为天下的“猪”都应该如动画里的猪一样——“动画猪”成了女儿认识猪这种动物的“启蒙”形象,女儿认为猪应该穿着衣服,站着,不脏……
  除了“动画猪”,女儿通过动画片认识的动物还有许多呀——看《小鸡很可爱》,认识的公鸡本领很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还好发火与人打架;看《猫和老鼠》认识的猫很滑,认识的老鼠很拽,认识的狗很凶……
  女儿通过看动画片认识的这些动物,与“现实版”的动物差别太大。“动画版”的动物并不是真正的动物,可是女儿却“铁定”地认为动物就应该是动画中的动物那样。是动画毁了女儿对动物正确的形象认知,这可怎么办?“
  三不看动画看动物
  我这才发现,让女儿天天泡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女儿彻底模糊对动物的启蒙认知,会让她头脑中因为看动画片而形成的动物世界与真正的动物世界产生明显的冲突——这种冲突让女儿面对真实的动物时表现得“很傻”。
  我决定不让女儿天天看动画片里的动物了,我要带着女儿去动物园看那些真实的野生动物,还要带着女儿去乡村去看那些真正的家养动物。我需要更正女儿头脑中留存下的“动画版”动物形象,还原给她一个正确的动物世界。
  于是,在动物园里,我告诉女儿,这只满身都是泥巴草叶,黑黑的,懒懒的,身上还散发着怪味的动物叫熊。我还告诉女儿,这只一会儿在石头上跳跃,一会儿在树枝上打闹,尾巴长长,股屁红红,会尖叫,不会“说话”的动物叫猴子。我还告诉女儿,孔雀根本不是“姑娘”的模样,它不会跳舞,也不会唱歌,就是一只羽毛上有斑点的鸟儿。
  于是,在乡村的巷子里,我把遇到的“小黑狗”“大狼狗”介绍给女儿,让女儿知道所有的狗都是“四足着地”的动物,并没有“站着”的人模样,它们只会汪汪叫,绝对不会说声“欢迎你”,更不会“穿着衣服”。在乡村,女儿还见到了真实的鸡、鹅、牛、羊、马……
  不看“动画片”,在自然世界里,女儿见到了真实的动物——动物,原来是这个模样,并非是动画片里的那种模样呀。
  女儿的头脑里开始建立起世界真实模样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当她再次面对真实时,就不会再表现得“很傻”了。
  谁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启蒙老师?是“真实”,而不是“动画”——孩子需要少看热闹的“动画”,多看真实的动物。
  ma-ch-ch@163.com

推荐访问:别让 毁了 动物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