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谈了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标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就数学教师而言,应尽快地适应新旧课程的过渡,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换。我们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要体现生动性与直观性
  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要他们学好数学还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数学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及其内涵了如指掌,而且还要处理得生动有趣。把“抽象”转化为“直观”;把“枯燥”转化为“趣味”。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学生才会学得有趣、轻松。
  2.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的确,一个高明的数学教师不是在教学生学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自己在学数学。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对知识的感知、消化,形成独特的数学知识结构,才能被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一部分可以言传身教,但许多精妙处却只能自己去意会的。这个过程是学生自觉主动的过程,是任何数学教师都不可能包办代替的。
  3.课堂教学要体现渐近性和科学性
  在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强调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让学生全方位地去体验课堂,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我们知道,每一个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而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也是需要一定时间和条件的。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前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铺垫,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逐步呈现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延伸和拓展,这样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4.课堂教学要体现信息技术的辅助性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在前面已经指出,应从多个方面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如增加反映信息时代特征的新的内容(如算法),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数学规律(如利用计算器、计算机画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图象,探索、比较它们的变化规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处理统计中复杂的数据)等。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工具观察、探究、实验,从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提出猜想,然后再加以证明,这种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正是人类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一般过程。这有助于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发现规律,渗透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教育工作者延续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受到严重冲击。就我本人而言,我国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从而导致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新课标教学下提倡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合理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合理的采纳吸收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有一个新课引入的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并非马上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一般来说我们先进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或者介绍生活实例为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教师在师生互动环节上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得到答案。
  3.以活动促发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思维得到强化。在传统教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练习,也就是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老师精心准备的配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练习。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特别强调“精讲多练”“变式练习”。所以我认为传统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练习,即课后练习,并非没有有价值的活动。通过练习,使学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它绝不是“机械联系”“死记硬背”“灌输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典型,它能够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强化。因此,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绝不能忽视强化练习的作用。精编练习,反复强化,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4.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微笑带进课堂。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不断提升课堂艺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达到愿学、爱学、乐学的境界。
  5.提倡探究性学习
  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我们教师过多地采用了接受式学习,听、记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新课标下,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接受式与探究式并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组织和引导,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6.提倡合作式学习
  数学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单单靠教师的讲授,小组合作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方式。留给每个小组一定的探究问题,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而且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在小范围内给了他一定的表现空间。合作学习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而且容易在和同伴合作的同时,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方法是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乐趣。
  7.改变传统教学中固有的评价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评价。新课改后,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
  总地说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代艳.课堂中的新理念“何去何从”——由两堂数学公开课所想.数学教学研究,2006,(2).
  [2]冷卫.刍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中数学教与学,2005,(11).
  [3]裴华明.关于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思想.数学教学研究,2005,(10).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浅谈 高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