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_我国田径教练员队伍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教练员队伍现状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表明我国对田径教练员队伍现状的研究成果较多,但针对其队伍建设和岗前培训的研究相对较少,建议加强对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岗前培训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教练员的整体质量。关键词 中国 田径教练员 现状 文献综述“十二五”规划认真分析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其中在竞技体育领域,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项目发展还很不均衡,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和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一些项目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它对各个项目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全运会到奥运会,田径项目是金牌最多、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田径运动发展水平倍受各国体育管理层和体育专家的高度关注。我国田径运动虽然已有部分项目达到世界级水平,但整体看来,不尽人意。教练员作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工作者,他们的文化水平、自身素质、业务能力等直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员。我国对教练员的研究起步较早,我国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教练员进行了描述,笔者查阅了从1994-2011年的全国多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与一般刊物,各种社科类期刊以及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并通过INTERNET查询了解了大量相关的网络资源和最新学术信息与学术动态。综述如下:一、我国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尹军在《对我国部分项目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中把知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核心知识;第二层次是相关知识,包括专项基础知识和选材知识;第三层次是外围知识,包括医疗保健知识和辅助性知识[1]。王艺兰在《我国教练员知识需求、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中对我国教练员知识需求、结构与培养策略进行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教练员知识结构存在知识范围过窄、领域单一、结构失衡等不足;提出了加强陈述性知识学习、提高程序性知识能力、增加默许性知识的建议,并对教练员有效培养途径以及应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2]。何红霞在《关于教练员知识结构的几点思考》中认为,教练员应具备“专、博、新”的知识结构,即“Z”字型结构[3]。这些文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研究田径教练员应具备的知识,指出教练员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但是在对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加强教练员自身知识结构的这个领域的文献并不是很多,而且只是局限于一些简单的理论而缺乏具体的实际研究,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二、我国田径教练员能力结构的研究阳云老师在《我国部分项目优秀教练员能力结构的研究》中表明:优秀教练员的能力结构是教练员自身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组成的综合体,它主要包括专项训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作能力和临场指挥等能力,这些能力结构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体现了以专项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多种能力的组合。尤其对项目特点以及规律的认识能力,是各类项目优秀教练员能力结构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各种能力结构所产生的效果[4]。过家兴教授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指出,根据我国训练的实际情况和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对我国教练员的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和方法学等知识的技能;勇于创新;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5]。张健老师在《怎样当好教练员》中指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应具备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中:认知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训练能力、教学能力和交际能力等[6]。陈正在《浅谈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控制与管理》中提出教练员的能力特征表现在:要有识别力、预测力、应变力、思维力、创造力[7]。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有很多专家、学者在教练员所应具备的认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训练能力及交际能力等方面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但基本都是定性研究,缺乏较大样本条件下的实际调查,也缺乏对各项能力之间的横向或纵向关系的研究。三、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研究蔡犁在《教练员岗位培训中的能力本位教育》中提出,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学科体系理论的完整性,注重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各项目教练员指导训练、指挥比赛、管理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即对教练员岗位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难以提高教练员的综合职业能力[8]。李继辉在《我国田径教练员素质结构与岗位培训体系研究》中对我国田径教练员“岗前培训体系”即组织内培训体系的构成及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培训体系由培训的战略目标制定、需求分析、组织与实施及效果评估四项关键要素构成,并设计了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效果评估方案,包括:反应层面、学习层面、行为层面和结果层面四个评估标准以及评估重点、评估方法、评估主体和评估时间[9]。在大量有关教练员的文献当中,对田径教练员岗前培训问题作专门研究的文献不足5篇,说明对这方面的研究及其缺乏,这正是需要试图探索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期待能对我国田径教练员今后的培养提供一个范式或解决的办法,对中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四、我国田径教练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徐向军,郭陪等人在《北京市部基层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对北京市部分的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的基层教练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基层教练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能力结构、管理能力均符合基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的基本要求,部分具有一定运动技术经历的且教龄载二十年以下的教练员中,为北京市运动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但也存在不足之处[10]。戴健,马志和等在《影响江、浙、沪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一文中指出,“科技兴体”在决大多数体校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基层体校的信息来源较单一,特别缺少对国际上竞技体育发展动态的了解,同时,由于体校依赖地方财政,并且要代表本地区参加省运会,体校对教练员业绩的评价又主要通过竞赛成绩来进行,所以在训练中难免会有违反运动训练规律,采取“拔苗助长”的办法,这是我国青少年竞赛体制不合理的真实写照,也是制约教练员运训过程科学化的至关因素[11]。从以上论述可见,教练员队伍建设的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校运动队、体校以及对各地区教练员总体现状的研究等方面。五、结束语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各位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对田径教练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岗前培训以及队伍建设等作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呈现出了大量的现实状况,上述文章的共性特点都集中表现在对大量事实的描述上。由此可见,田径教练员问题已得到体育界内外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以上研究资料将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参考文献:[1] 尹军.对我国部分项目优秀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l):41-44.[2] 王艺兰.我国教练员知识需求、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31(6):81-83.[3] 何红霞.关于教练员知识结构的几点思考[J].体育函授通讯.1996(2):11-12.[4] 阳云.对我国部分项目优秀教练员能力结构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2(3):23.[5]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42.[6] 张健.怎样当好教练员[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9(2).[7] 陈正.浅谈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控制与管理[J].体育科技(西).1987(3):29.[8] 蔡犁.教练员岗位培训中的能力本位教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90.[9] 李继辉.我国田径教练员素质结构与岗位培训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8.[10] 徐向军,郭培.北京市基层竞技体育教练员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11] 戴健,马志和.影响江、浙、沪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7-10.

推荐访问:教练员 田径 综述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