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浮躁办教育】 摒弃浮躁

  编者按 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这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由学生的成长规律所决定的。然而,社会的功利与浮躁日渐强大,在内外重压之下,许多学校进退失据,开始用经济的观点看待教育的一切:回报快的在校园里得到重视,比如分数和奖项;而回报慢的则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比如创造力的培养和日常课堂的改革。
  让教育远离浮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提出,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根基不牢,会地动山摇,任何急功近利或妄自菲薄都是危险的、不可取的。他们从阅读抓起,从每一节课堂抓起,在平平淡淡的教育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荣光:“全国特色学校”、“全国创新型学校”、“湖北省综合阅读试点学校”、“全国校本德育创新基地”。
  且看昭明小学是如何——
  处处都是读书场
  2003年,我刚担任校长时惊讶地发现,学校图书室里尘封已久,形同虚设,甚至连图书管理员也没有。为什么学校里理应非常热闹的图书室门可罗雀?是孩子们不愿读书,没时间读书?还是学校无书让学生可读?
  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是图书陈旧,学生没兴趣。二是僧多粥少,全校学生人均不足5本图书。三是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有限,而图书管理过于集中,借阅手续繁琐。长此以往,图书室离学生越来越远。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不会阅读、不爱阅读的人就是新一代“文盲”。孩子的生活中怎么可能没有阅读呢?图书应离学生近点,近点,再近点……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撤掉学校图书室,建立“开放式书架”,把“图书馆”建在教室里!
  开始时很多人不理解,更有甚者认为这是“瞎折腾”、“瞎胡闹”,把书放在教室里,学生就能看书了?把书放在教室里,不是很容易丢失、破损吗?但是实施一段时间后,效果日益明显。
  五(2)班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阅读了大量书籍。他们教室里的书籍更新很快,几乎一月一次“大变脸”。晨会、班会、课间、午间都是孩子们的阅读时间。为了增加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时间,语文老师和孩子们约定:如果一周里阅读得多,就会有一两节语文课作为奖励,送给孩子们自主阅读。该项约定大受欢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借书、读书。在愉悦的氛围里,阅读慢慢成为了孩子们的习惯。短短一个学期内,五(2)班学生人均读书达到80册,阅读量达到100万字,大大超过教材规定的阅读量。
  学校还特别设立了每周的“读书活动课”,这是孩子们最渴望的课程。在“读书活动课”上,喜欢朗诵的孩子聚在一起,进行分角色朗诵;擅长写作的孩子结成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热爱绘画的孩子,则为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阅读手抄报;爱好表演的同学早就准备好了道具,给大家表演精彩剧目……
  不断的浸润,让书籍成了孩子最好的朋友。通过阅读,孩子的知识面宽广了,视野开阔了,精神也因此充实。
  几年来,六(5)班学生刘浩明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科技、地理等各方面书籍,有近千册之多。他的语文老师乔双珍这样评价道:“在作文时能够借鉴运用书里的好句子,在生活中也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生活中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谈起读书活动,小家伙眉飞色舞、头头是道:“读书要用两双眼睛看,一双眼睛看表面,一双眼睛看内涵,既要走进去,还要走出来。”话语间流露出的对生活和阅读的深刻认识,让人刮目相看。
  如今走进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放式书架”。书架上的图书数量,班均近5000册,生均100余册,全校已拥有近20万册图书。班级、年级间还经常举行“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阅读兴趣持续高涨。
  为了激发师生的读书激情,创设优雅的阅读环境,学校还特地修建了一面青石浮雕文化墙。文化墙讲述了南朝梁代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博览群书、广交益友、笔耕不辍的故事(学校建址处,即为昭明太子的读书之处)。2011年暑期,学校设计、修建了“太子书廊”,美丽的长廊非常吸引孩子们。书廊全木制,近50米长,造型古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此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
  有的孩子读到兴奋处,突发奇想,把读书心得制成精美的卡片悬挂在长廊上。老师们看后非常高兴,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们效仿,于是一张、二张,成百上千张的卡片,五彩缤纷,随风舞动……如今,这里已成为校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学校各种活动和环境,不仅引领孩子们、也带动教师们走进精彩的阅读世界。为了引导教师对有认同感、有兴趣的教育家及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学校特地鼓励教师办公室以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命名,如“斯霞教育思想研究室”、“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室”、“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室”、“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室”等,促使老师们自觉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感悟他们的教育实践,与大师交流,与智者对话,达到一通百通、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五年级语文办公室被命名为“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室”,五位语文教师在每周二教研活动时间聚集在一起;利用书籍、网络等方式学习杜威的著作。在一次次的讨论交流、思维碰撞中,大家得出一个结论: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鼓励探究与创新。从大师那里得出的领悟,引领着五年级语文组开始尝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转而摸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之本在师,师之本在读”。教师成长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读书,明日就将无法教学。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教师阅读工程”,鼓励教师读专业书,夯实学术底蕴;读哲学书,夯实思维底蕴;读美学书,夯实人生底蕴;读文学、历史书,夯实文化底蕴——总而言之,我们鼓励教师“读一切有价值的好书”。
  通过读书,一大批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青年教师郑莉深有感触地说:“读书让我接受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提高了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读书、学习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真正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幸福。”
  如今,图书已成为昭明小学学校文化中最漂亮、最适用的组成部分,校园就像一座开放的图书馆,整个空间都成了开放的阅读空间,“万物皆书卷,天地阅览室”。如今,“读圣贤书,塑君子器,育有德人”已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和追求。   时时都有疑问处
  有人说,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课堂上不敢于也不善于提出问题。老师怕学生“问”倒自己,家长烦孩子“问”住自己。一旦有孩子问一个“为什么”的时候,听到的回答要么是“你哪儿来那么多问题”,要么是“你别问那么多好不好”。
  但在昭明小学,却是“人人皆为提问人,时时都有疑问处”。
  我们认为,创新精神离不开悟性,而悟性和质疑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正所谓“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为此,学校鼓励、倡导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精心呵护孩子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
  在教数学“可能性”一课时,黄福忠老师特意安排了学生们感兴趣的摸球游戏。他先让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做摸球游戏。游戏中,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很高。但摸球的结果让学生产生了疑问。他们问黄老师:“为什么有的口袋里摸到的都是红球?而有的口袋中没有摸到红球或有时才能摸到红球呢?”
  对学生的问题,黄老师大加赞扬。但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自主讨论、猜测推想。然后再根据推想,展开推理,化解疑问。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学习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曾艳丽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糖果活动。让学生把10个糖果先按每人2个去分,再按每人3个、4个……去分。从开始的“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学生经历了一次发现问题的过程。有的学生提问:“怎么刚才正好分完,现在不能全部分完?多出来的部分怎么办?”这时,曾老师就引导学生把分糖果的情况按“正好分完”和“还有剩余”分成两种情况,填在表格里,再配合阅读课本,使学生去感受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会出现“没有剩余”和“有剩余”两种情况。在这节课上,学生在操作中产生疑问,进而在对比中找到答案并完成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切实体会到“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这个事例也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关键在于教师有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近年来,学校大力倡导教育教学的民主性原则,致力于建设合作、互动、平等、对话、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坚决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建立教育教学师生共同体。2005年,学校在全市中小学中大胆改革,率先撤掉讲桌,让老师从“师道尊严”的讲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倾力沟通,真诚交往,改变教师冷漠呆板的面孔。有的老师还大胆鼓励学生说“不”,不以统一的标准答案和教学模式规范学生。
  如今,在昭明小学的课堂里,没有正襟危坐,没有噤若寒蝉,没有异口同声,没有千人一面,课堂上生动活泼、质疑争辩,课堂正渐渐成为孩子们思想碰撞的场所——这,也是昭明小学老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到处都有创造的天地
  “今日昭明,月异日新”。作为一所古老而年轻的学校,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让创造力文化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一周一次的科技小组活动、一年一次的科技节以及学校开展的“十个一”工程将创造的种子播撒到了全体学生心中。“十个一”工程是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特别提倡的活动,活动鼓励学生每学期要做到“讲一个科学小故事、编一期低碳生活小报、画一幅科学幻想画、办一期科普宣传黑板报、制一件科技小作品、作一次创造发明尝试、写一篇科技小论文、读一本科技书刊、看一场科普录像、听一次专家报告”。这些活动,于潜移默化中激化、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有一次,六年级的吕晨阳同学发现,学校厕所很少人使用时还在定时冲水。她想,这可太浪费水了,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科技辅导员向继学老师的鼓励下,吕晨阳带领学校低碳环保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行动起来。他们有的测量厕所水箱的容积;有的用表测量一天冲厕的次数,计算出用水量;有的设计解决方案,有的查找资料,有的到科技局找专家咨询……一个多月后,一份“节水厕所”方案出台啦!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请向老师提建议。
  向老师一看,嗬!方案真够详细的!从平面设计、机械制作、无线电到力学、建筑学、光学,无不涉及。听到向老师的表扬,孩子们脸上乐开了花。向老师趁机建议说:“厕所设计不仅要注重节水,还要节能、有科技含量、有教育意义,符合我们学校的特点。”
  孩子们听得直点头。为了改进方案,有的同学开始查找节能产品资料,还有的同学和父母一道,反复计算节水龙头与红外线开关的节水效果……最后,经过多次实验、论证与修改,一个“太阳能智能节水厕所”模型诞生了!这个模型有四大创新:1.太阳能为动力;2.通过红外线感应如厕人数,从而控制水泵抽水;3.感应器、扬声器和电子显示屏组合为“文明如厕系统”,对文明如厕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4.拥有能收集雨水和洗手用水循环冲厕的“雨水收集系统”。
  该模型在2010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中获得金奖。去年暑假,学校决定完全按照模型所具备的功能投资改造厕所。开学时,看到自己设计的厕所变成了现实,孩子们兴奋得小脸通红……如今,昭明小学的每位学生都会自豪地向参观者介绍这一出自同学之手的世上最为独特的厕所!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昭明小学的文化在积淀,力量在凝聚,个性在凸显,社会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孩子们说:“在昭明小学很开心。”老师们说:“在昭明小学工作有压力,但有激情、很惬意。”专家们说:“昭明小学学校有品位,教师有风格,学生有个性。”我想,这些都源于我们尊重教育规律,敬畏教育规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不慕浮华,不急不躁,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 李帆)

推荐访问:摒弃 浮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