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片自由生长的乐士:乐视

  2011年6月一个夜晚,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文艺演出。  节目是从各个班级精心挑选出来的,歌声欢快,舞蹈曼妙,让前来观看的领导和家长赞不绝口:“真不愧是全省有名的优质学校!”
  坐在台下的校长王建辉,感受着演出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愉悦感。然而,她偶一回头,一些学生的表情却让她微微一怔:有的孩子百无聊赖,有的孩子东张西望……
  一台备受成年人认可的精彩节目,为什么不能吸引孩子们?
  步出演出场,前面几个孩子谈论着节目的事儿。王建辉上了心,轻轻放慢了脚步。只听见一个孩子对小伙伴说:“每次演出都是那些同学,真没劲儿!”
  另一个孩子长叹一口气:“坐在黑咕隆咚的大操场里,动也不能动,可无聊透了。”
  大部分孩子头也不回地离开演出现场,而那些参加演出的少数孩子却仍然叽叽喳喳地兴奋不已,两部分孩子的强烈对比,让王建辉的心沉沉地压上了一块石头。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小脸,她问自己:学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校园是谁的?是学生的!千万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去设计它。”
  “一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他的未来和潜力都蕴藏在种子的基因里。一颗橡树的种子不会长成小草,一株玫瑰的种子也不会盛开出牡丹。但教育的现状是,不管是橡树还是小草,不论是玫瑰还是牡丹,我们总是用一样的方式去浇灌,用一样的标准去评价。”王建辉说。
  就像文艺演出一样,符合成年人要求和标准的,就有展示和得到肯定的机会;不符合的,就成了被大家忽略的“边缘人”。
  于是孩子们的成长被局限在一个无形的框里,他们左冲右突,他们头破血流,他们的不快乐、不幸福也就从此而来。
  华阳小学一楼有间体育室,有段时间窗户老坏,球也老丢。打扫卫生的阿姨,偶尔还会从隐蔽的草丛里扫出一个篮球来。
  面对后勤人员的投诉,学校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有的老师说,擒贼先擒王,派老师埋伏在体育室附近,抓一个罚一个,扣掉文明班级称号。还有的老师建议,“再装上防盗门、防盗网,不让他们有机可乘!”讨论热火朝天。
  听着大家的争论,校长王建辉没有表态,她问老师们:“孩子们为什么掰窗,藏球?”
  “他们想打球。”
  “想打球难道有错吗?”王建辉笑眯眯地问老师们。当然没有错,“可孩子们为了打球却要拧着劲和学校对着干,担心被发现,害怕受处罚,这种生活该有多么难受!”
  她说,问题不在学生身上,而在我们成年人的身上,因为学校没有充分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为什么不把体育室的门打开呢?”
  决定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拥护。那些爱打球的孩子们,自发组成了“体育室管理小分队”,他们轮流值日,制定了借球和还球的规则。
  在没有老师监督管理的情况下,体育室的窗户再也没损坏过,球也不再丢失。
  华阳小学的操场上,从此多了许多支激情四溢的球队。一次课间,王建辉路过操场,看到孩子们挥汗如雨,奋力拼抢,仿佛骄阳下展翅飞翔的雏鹰,她的心底涌出阵阵幸福的暖流:“这就是我理想中小学的样子啊——它是一方沃土,为每一颗种子提供着阳光、水分、空气和营养;在这里,一切空间都是学生的。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从学生需要出发的。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自由而快乐地生长。”
  走进华阳小学,很容易被一个特别的情景所吸引。每间教室外,不是整洁如新,而是“彩旗飘扬”。一阵风吹过,墙上各色纸张随风起舞。这是华阳小学别出心裁的展示墙。
  展示墙上,不再是老师们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而可以是班上任何一位同学的任何作品:几笔简单的涂鸦、设计不那么精巧的七巧板、社会调查报告、作文,甚至是几道数学题……只要孩子愿意,他就可以向全校展示自己,就可以接受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校园是谁的?是学生的!千万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去设计它。”王建辉不喜欢那种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校园。她说,孩子是动态的、生成的,校园也应该是动态、即时生成的,要“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让每个孩子都不断认识到自己成长的力量”。
  在自然、自由的空气中,孩子们按照自身的生长节律,做着自己生命的主人。
  2011年7月,一个美国中小学校长团来到广州,华阳的孩子们以小导游和小主人的身份陪伴着美国客人,时而相互介绍,时而高声谈笑……
  “华阳小学的孩子阳光自信,深深感染了我!”临别前,一位美国校长伸出了大拇指。
  孩子们所有的识字方法都不是老师教的,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前不久,华阳小学的一项举措引起了轩然大波。
  学校推出“绿色作业通道”,规定如果到晚上九点,学生还没能完成作业,只要向家长简单说明情况,那他可以放心地去睡觉了,不必成为作业的机器。然后,学校又出台了“无作业日”,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以从作业中解脱出来,自由自在地享受童年生活。
  家长们坐不住了,他们给老师打电话,找王建辉反映情况:“这么宽松,孩子要是成绩落后了怎么办?”
  坐在办公室里,王建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连连摇头,“观念不改变,给孩子们真正的自由,很难!”
  面对重重压力,华阳小学顶住了。就连学校的每一位普通老师,也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除孩子们身上一道道“枷锁”。
  跟随梁小君老师,我们感受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一年级识字课。
  碰到难字了,有的孩子认识,可有的却怎么也记不住,梁小君说:“小朋友真棒啊,这么难记的生字,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记住了它们的名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难字的呀,谁愿意告诉大家?”
  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的方法:
  “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闻’字的,‘门’里加‘耳’。”
  “我记‘闻’字的方法跟他的不一样,我用的是编故事的方法:有人竖起一只耳朵对着门缝仔细听,知道了门外人说的事情了,他就有了见闻。”
  “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了‘闻’字的,‘耳闻目睹’,就是你自己听见、看见的意思。”   孩子们所有的识字方法都不是老师教的,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从传统眼光看,这样的课天马行空,没有教给孩子们严谨的识字方法,算不上一节好课。但梁小君不这么看,“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教给孩子固定的识字方法虽然好,但缺乏个性与多样化。”
  “让孩子创造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绽放出无限的智慧与创想。王建辉说,这正是华阳小学提倡的“顺应儿童自然的学习方式”、“维护儿童的学习热情”、“尊重儿童的智能优势”三大理念的体现。
  在华阳小学的课堂上,减少规定性,增加选择性,学习不再是苦事、烦心事,而是乐事和趣事。
  就在梁小君老师的班上。一年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平均识字量就多达2400多个,高水平的孩子甚至可以达到3000多个,基本上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识字量。
  个性化的、自由的学习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孩子们的思想开始有了深度,看问题的角度也开始多元。
  原来,每学习完一个单元,按教材规定有一个小测验。而华阳小学却把小测验换成了“知识整理课”。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掌握着自由整理知识的权力,整理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
  语文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精心制作的知识整理表。这些知识整理表形式多样,有描写式的,有图表式的,还有树状的;知识表的内容也迥然相异,有的关注多音字,有的着重记下美妙的词语,还有的记下自己喜爱的语句……
  每份知识整理表都是不同的,背后蕴含的,是每一位学生自我生成的不同的知识系统。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两个人的知识系统、学习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当下,教育的弊端,就在于用划一的方式和内容去应对个性各异的学生,老师们也习惯了把学生的脑袋执意地当作自己思想的跑马场。“打破这些僵化的模式和束缚,是需要勇气的事。”说到这里,王建辉的眼睛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对个性的承认,对独立的认可,使华阳小学给予孩子的自由不仅仅是空间的,更是心灵的、精神的。
  “这种课堂教学实现了真正的素质教育”
  “自由”是华阳小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在华阳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有发言权、自主学习权,甚至还有选择权和评价权。
  教语文的何建芬老师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她过两天上一节全国公开课。说起这事,何建芬心里一阵发紧:时间这么紧,心中没有半点自信,该选哪一节课呢?
  回到教室,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自己的担心。没想到,孩子欢天喜地:“这是大好消息啊!”“我们的课堂我们做主。”
  一阵热火朝天的七嘴八舌,一番争先恐后的各抒己见,最后,孩子们对何建芬说:“我们选择《墨菲定律》这一课。”话音刚落,何建芬真有点傻了眼,直埋怨孩子们选了个怪诞的理论做学问,“这一定律不好理解,也没多少人了解,更不知怎么让学生从何人手去做先学的思考。”
  但是,孩子们却振振有词:这课有说头,还美其名曰:“就是因为知道的人太少,所以选择它来做学习示范,让更多的人知道墨菲定律。”孩子们句句有理,字字坚定,生生地把何建芬说服了。
  决心既下,孩子们马上投入到备课热潮中,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点进行探究,搜集资料,开展讨论……看着孩子们的热情,何建芬心里一直敲着“小鼓”,那个担心劲儿就别提了,孩子们到底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呢?
  公开课上,孩子们分小组热火朝天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汇报。其中,一个小组汇报的主题是怎么预防墨菲定律的发生。他们别出心裁,给全班同学出了一道填空题。可是大家在对答案的时候,发现他们所出题目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汇报小组的成员一下子愣住了。
  不过,很快地,一个组员马上联想到了课堂的主题,他大声说:“请同学们注意了,墨菲定律告诉我们,‘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就像这个错字的出现一样,说明墨菲定律无处不在啊。”同组的另一位同学及时加以补充,他说:“因此要预防墨菲定律的发生,就必须认真、周全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假如我们能细心地多检查几遍,错别字就不会出现。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的?”
  “是!”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为他们精彩的学以致用和浑然天成的合作惊叹不已。
  更令人意外的是,另一个小组的同学还利用幻灯片,深入浅出,把对墨菲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讲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叹服孩子们的潜能无限。
  “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孩子们的潜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何建芬在课后这样说。
  同伴互助为何能产生这样大的魔力?
  华阳小学的老师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们聚在一起,想找出背后的道理来。一次,一位老师讲了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她三岁的女儿问她:“什么是手机套?”唉,这么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该如何回答呢?“就是套在手机外面的,保护手机的东西。”女儿眨着眼睛,小脑袋一摇一摇的,没听懂。
  就在这时,旁边的一个小朋友,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手机套就是给手机穿的小衣服呀。”孩子一下子明白了,拍着手乐个不停。
  “这个故事帮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孩子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接收信息的方式是相匹配的,所以孩子讲给孩子听,信息传递的效率才会高。而且他们进行同伴互助时,没有压力,没有畏惧感,所以我们提倡‘遇到困难,找同学’,既解放了老师,又提高了效率,我们每一堂课上都有这样的环节。”王建辉把这样的方式称作“同伴互助”。
  如今,“同伴互助”已经成为华阳小学每一节课堂上都不可缺少的部分。习作课上作文好不好,也请学生来点评。
  一名学生走上讲台,诵读完自己的文章,他问:“大家对我的文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很快,教室里高高举起了十几只手,还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站起来了。
  一位同学首先被邀请发言,他点评道:“你的文章在评析四大名著时,着力描写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透过你的文章,我深刻地体会到打仗不光需要武力,还需要智慧,文武双全才能获得胜利。”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坐在角落的另一位同学肯定地说:“你用酸甜苦辣来形容书,很有新意。文章没有一点瑕疵,而且很通顺。”
  听到表扬,学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但很快另一个声音传出来:“我觉得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可是有一个缺点——文章的开头可以写得短一点,这样就可以花更多的笔墨着重描写四大名著,文章会更精彩。”
  一节课上,孩子们你帮我,我帮你,不再是否定多于肯定的常规点评,而是质疑、肯定、反思、激励,实现了完美的交汇,也实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课后,孩子们大都会根据同伴的意见,去修改文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王建辉告诉我们,曾有一个孩子在同伴的帮助下,围绕一个主题连写9篇文章,一篇比一篇出彩,一篇比一篇漂亮。
  “向同伴学习,是儿童成长的规律之一。”王建辉说,尊重了这个规律的课堂,学习结构简单,却尊重了学习者的本然;学习过程不难,却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教学指导策略简洁,却涵养着无穷的智慧。
  广东省原省长朱森林曾到华阳小学听课,他对同伴互助、欢快高效的课堂表示了极大的肯定。他说:“这种课堂教学实现了真正的素质教育!”
  有的时候,教育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多
  走进华阳小学,孩子们自信的笑容如鲜花怒放,特别有感染力。
  “因为我们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啊。”王建辉笑容可掬。走在校园里,总是有孩子主动跑上来,争着向这个漂亮的校长“问声好”。
  “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宰,去创造、去学习、去言说,要帮助他们学会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王建辉说,是孩子让自己领略了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充满精美和神奇的巨大可能性,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每一天都让她感到惊喜。
  一年一度的三好学生评选,曾经让班主任邓燎老师分外为难:评谁,又不评谁呢?“现在孩子精着呢,对评选标准各有各的看法,轻易说服不了谁。”该如何去健全管理策略呢?
  邓燎琢磨着,自己不妨扮演一下弱者,老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把难题抛给孩子,向儿童借智慧。
  孩子们各抒己见,摆困惑、说原因、商对策,最后竟然制定出了系列班级管理公约!当邓燎拿着孩子制定好的《三好学生评选公约》、《积分卡奖惩公约》、《值日生公约》等一系列班级管理条例时,她忍不住脱口而出:“你们真了不起!”
  为了彰显“公约”的严肃性,全班同学还一致决定:大家都要在“公约”上签字,按下自己的红手印,然后在教室里张贴起来。
  在自己制定出来的公约监督下,孩子们学会了坦然面对一切奖惩,公平参加所有评比,学会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很多专家评价,华阳小学的学生自主能力强,自我意识鲜明。”王建辉说,培养的关键就在于把学校还给孩子,让班级、校园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
  遇到问题时怎么办?不是老师先跳出来,绞尽脑汁,出主意,想办法,而是先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前一阵,华阳小学的绿化带遇到了问题,孩子们把它当作游乐场,躲猫猫、抓蚂蚁、探险……绿化带的花草常被踩得一塌糊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校放下身段,向孩子们征集办法,结果出乎老师们的意料。
  “由我们自己来管理,不就行了吗?”孩子们建议,把绿化带划成20块,命名为“自主实践基地”。这些基地,要由从全校40多个班里挑选出来的最有责任心的班级来管理。这是多大的荣誉啊!各个班都争先恐后地提出了申请,想获得对实践基地的管理资格。
  随后,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向申请获批的班级授予“某某中队自主实践基地”的匾牌。被授牌的班级感觉可光荣了,管理绿化带成了一个班的“上心事儿”。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绿化带,利用课余时间为绿化带补种植物,很快,绿化带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在华阳小学的六年里,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就这样慢慢地生长出来了,他们的自主能力也萌发起来了!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开始知道遇到各种困难,要靠自己的智慧、勇气、能力去解决,而不依赖他人,这是一个孩子真正成长的开端。
  华阳小学的对面,有一家餐馆为了促销每天中午都会用大喇叭反复播放广告:“第二杯半价,第二杯半价……”声音机械重复,又高又响,钻到在校午休的孩子耳朵里,谁还能好好休息一下呢?
  五年级的孩子们自己行动起来,他们推选出代表,走进快餐店,向经理递上了孩子们自己写的《致餐馆的一封信》,上面附有全体孩子的签名。与经理交谈时,代表们侃侃而谈,从关注未成年人健康讲到社会公德,从社会责任讲到法律条约的规定……餐馆在第二天就撤下了大喇叭,事情得到了最妥当、最圆满的解决。
  “对事情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向不合理的做法提出质疑并采取合理的行为,这是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社会活动中的延伸。”德育处的郭丹主任见证了孩子们的这次行动,她说,连自己都没想到孩子的力量这么大。“换了我们老师去交涉,还不得掰扯半天?”
  尝到“自主甜头”的孩子们,一发不可收拾。
  通过“金点子通道”,孩子们对学校提出各种建议和要求,他们也总会得到校长的亲自回复。进校长室、与校长沟通交流也成了华阳孩子们的“常事”。
  华阳小学的所有社团,全由孩子们自行组建、自行管理。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小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如今竟多达42个!“不吃不知道,吃了吓一跳”的美食社团、都市小农夫社团、霹雳篮球社团……孩子们心中乐开了花:我的梦想,我做主,真好!
  在华阳小学,图书管理也是开放式的。“书吧吧长”由孩子们自愿担任,在履行责任中,孩子们知道了如何自主行动、如何遵守规则自律自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对社会上存在的“啃老族”现象,王建辉特别不赞同。“其实,哪个孩子心里没有自主、自立的愿望呢?可现实中,家庭、学校往往抹杀了孩子的这些愿望,一切围着分数转,除了成绩,其他免谈,看看培养出了什么人?”她轻蹙眉头,微微叹息,“我们现在代替孩子做事情,将来他们就会在这些方面出问题。”
  “所以我总是告诉老师们,教育的全部秘密,就在于激发孩子的自主愿望,使他活跃起来,并巧妙地引导他。”   她说,有的时候,教育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多。
  呵护孩子原本就有的美好天性
  呵护孩子的美好天性,是华阳小学一以贯之的教育准则。
  王建辉记得,曾经有个孩子为了小区里一只失踪的小野猫,在她面前泪流满面。那一刻,王建辉非常震撼,“孩子的同情心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公平感、爱心也是与生俱来的。”
  然而,天性的美好,并不代表他们的行为也一定是正确的。“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教育不是去强行纠正,不是去着急指导,而是去启发、去唤醒他们潜在的美好天性,这样就足够了。”
  六年级四班出现了一个“小霸王”。家长们跑到校长办公室里,要求学校把他赶出去。
  王建辉思索了一会儿。她把“小霸王”领到教室外面,然后在班上召开了一场特别的班会,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眼中的“小霸王”。
  “他爱打人!”“他经常骂人!”“中午吃饭的时候关着门不让我们进门!”……孩子们的投诉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泄洪口,教室里顿时充满了火药味。
  王建辉朝窗外一看,“小霸王”的脸涨得红通通的。
  半节课快过去了,孩子们的投诉也渐渐平息。
  “大家谈了他很多缺点,现在大家再想一想,他有什么优点吗?”教室里陷入了沉寂,学生们都低下了头。王建辉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有一只小手慢慢举起来:“上次我买东西,幸亏他的提醒才没有上当。”又一只小手举起来了:“他会主动认错,上次我和他打架,他主动打电话向我认错。”“他的体育很棒!”……
  “你们非常公平,很会欣赏人,能发现他那么多的优点。”王建辉对孩子们进行了肯定,又向孩子们谈起了“小霸王”当飞行员的理想,他的不那么幸福的家庭,孩子们的眼光柔和了。“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举手表决吧!愿意给他一个改过自新机会的同学请举手。”
  不知什么时候,“小霸王”悄悄地走到教室后面。听到要举手表决了,他的脸上显现出既害怕,又满不在乎的神情来。
  小孩子们的小手,一只接一只地举了起来。最后,愿意给他机会的同学占了班上大多数。抓住这个时机,王建辉问孩子们:“现在你们的爸爸妈妈正在我办公室,要把他赶出校园。我很难做这个决定,想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大家。”
  又是一阵沉默。
  过了一会儿,一个头发稀疏的女生站起来:“他很讨厌,经常叫我秃头,但还是不要让他离开。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改了就好,给他一个机会吧。”说到动情处,女孩流下了眼泪。
  另一个孩子也站起来:“校长,同学们和他玩的时候,发生争执会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其实有时他是无辜的,请留下他来。”
  一个又一个孩子站出来了,大家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站在后面的“小霸王”,脸上满不在乎的神情消失了,他认真倾听着同伴们的发言,眼眶渐渐地红了。当王建辉请他走到教室前面对同学说几句时,这个过去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小魔王”第一次连说话都不利落了:“同学们,谢谢,谢谢,我以后……以后不会再打你们了,也不会叫……叫那么难听的外号了。”
  在王建辉的帮助下,孩子们互相发现着美好与善良。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好,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没有这双眼睛,只盯住别人的缺点,只看到生活的黑暗,那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也就会是黑暗的、不快乐的。”王建辉说,自己所做的,不过是把遮蔽住双眼的东西轻轻揭开,让孩子们打开心胸,去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
  这节课,受教育的不仅仅是调皮的“小霸王”,其实是全班的孩子们。
  在这节课上,善意引发了善意,良知唤醒了良知。孩子们用心灵间的交流,自己教育着自己。教育者所做的,就是引导着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种种天性——善良、友爱、宽容、公平——在自然而然的氛围里,流转,放大,传播,并生长。
  过了几个月,“小霸王”的妈妈打电话给王建辉:“校长,你们是不是不管我的孩子了,为啥这几个月都没有老师给我打电话反映情况呢?”
  电话这头的王建辉“扑哧”笑了:“孩子这几个月表现很好,老师不用打电话反映情况了。”
  很多华阳小学的家长也都发现,尽管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很少受批评,但孩子的品格却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他们开朗、阳光,正直、善良,让家长们放心、开心。
  “高度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努力保护、强化和巩固孩子的美好天性,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教育境界。”走过一株红棉花,王建辉抬起头来,眼里一树的云蒸霞蔚、灿若锦绣。
  “你们看,自由自在的生长多么美好啊!”她指给我们看,眼睛笑成了一弯月牙。
  后记:
  2012年,华阳小学的艺术节开幕了。
  这是一次“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节。每个孩子都报上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声乐、舞蹈、器乐、语文艺术、魔术、绘画、书法……光舞台节目就报了700多个,艺术节持续了一个半月,天天有专场,人人可参加。这一个半月,华阳小学完全向家长开放,无论哪天进入校园,家长们都可欣赏到表演专场。
  艺术节结束时,一个调查数据刚好新鲜出炉:家长们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这是华阳小学连续10年获得该项殊荣。
  (责任编辑 梁伟国 李帆)

推荐访问:给孩子 生长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