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相关问题的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

  摘要: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会计标准体系建设的又一项系统工程,一项新准则的实施,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实施 非正式制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47—02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快速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据资料统计,在我国所有法人经营单位中,小企业数量占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中央高度重视支持小企业发展,先后于2003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年出台了《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1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成并有效实施后企业会计标准建设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标志着我国完备的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不仅是会计标准体系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1.形成一个体系。基于“内容完整、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强化监管”的要求,同时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经验,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两部分组成。采用章节体例,共十章90条,内容涵盖了小企业常见的最主要内容。
  2.统一一个范畴。小企业会计准则,顾名思义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小企业?为。此,本准则采用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的小企业标准,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小企业要执行本准则。但有三类小企业排除在外:一是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二是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三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3.服务两个对象。小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是税务部门和银行。税务部门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出税收决策,而银行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出贷款决策。所以,小企业会计信息主要服务对象就是税务和银行。
  4.协调三大关系。一是协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关系;二是协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三是协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关系。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非正式制度因素是关键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充分认识到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同时,还应意识到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严格地说制度的制定与制度的执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其中,制度就是指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安排;制度的执行更多地体现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以及各种实际的判例上。书面的成文制度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该制度能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如果一个制度不能有效贯彻执行,就不能称其为有效制度。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制度贯彻实施情况是衡量一种制度好坏的标志。
  制度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分。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政府、国家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在正式制度设立之前,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靠非正式制度来维持,即使在现代社会,正式制度也只占整个社会制度中一小部分,人类社会生活的大部分空间仍然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有区别的。从变革的速度看,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变更或废止;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正式制度的改变也比正式制度艰难得多。从制度实施机制看,正式制度依据的是政府的强制手段;非正式制度则主要取决社会成员的自发遵从。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正式制度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例如,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就移植了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关市场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由于具有传统根性和历史积淀性,它很难在国家或地区间移植(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非正式制度因素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的关键。新会计准则作为一项正式制度,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正式制度的内容要科学合理、技术层面要准确规范、培训讲座要贯彻到位外。非正式制度因素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并且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关系到新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
  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习惯、价值取向、时间趋向观念等。这些因素将对会计准则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1.习惯。非正式制度中一项最重要内容就是习惯。熊彼特认为,若没有习惯的帮助,无人能应付得了每日必须干的工作,无人能生存,哪怕是一天。纳尔逊和温特认为,一种行为若能成功地应付反复出现的某种环境,就可能被人类理性固定下来成为习惯。
  会计准则以正式制度的形式颁布后,其作用发挥如何,接下来就要看贯彻实施了。实施好坏主要取决于会计准则的执行者——广大会计人员即人的因素,而会计人员作为自然人,在完成其本职工作时起主导作用的是他的传统习惯。一种习惯一旦形成,不论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都具有传统根性和历史积淀性,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本次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以往小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相比,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对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要求更高。但是,小企业会计人员大多自身业务水平与大中型企业会计人员存在差距,更关键是他们长期养成了会计处理“随意”的习惯。这些不好的习惯对实施新准则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
  2.价值取向。价值不是指人的行为或事物本身,而是用以判断行为好坏或对错的标准。一种价值偏好如经长久演变而成为一项影响重大的广泛信念,便可称为价值取向。简言之,某种价值观一旦对人们认知与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它就称为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其实质是解决以谁为价值主体,并对价值主体的需要、目标和理想作何理解等问题。按价值取向可把人们的行为分为自在型和自为型。“自在”、“自为”是反映实践主体认识水平和自觉程度高低的两个概念。当实践主体处在对事物感性认识阶段时,就是自在的主体。而当实践主体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阶段时,就成为自为的主体。“自在”与“自为”的区别就在于对事物本质、规律性的把握是否自觉。
  自在型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淳朴自然的自发性,并受一定思维节制,偏重过程和形式,而往往轻视结果。评价优劣的标准是“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这种价值取向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在体育比赛甚至在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人(包括媒体和官方)经常说:重在参与,享受过程,结果并不重要(而我们很少听到西方人这样说,他们的态度是:我来比赛就是要获胜的,就是来拿冠军的)。我们这种文化背景推广开来,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做事容易流于形式、不讲实效。
  在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后,据调查了解发现,很多企业也确实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新会计科目和账簿,但这些科目和账簿很少做相应的记录和登记,开设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和我们制定、推行新会计准则的初衷肯定是背离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做事流于形式、走过场、轻视结果的文化背景所致。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也难免会出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相同问题,因此,应引起关注。
  (作者单位: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海南海口570203)
  (责编:若佳)

推荐访问:小企业 会计准则 贯彻实施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