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化学教学插上生活的翅膀:插上装垫儿台的翅膀

  摘要:新课程标准突显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化学教学应该和生活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主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利用化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实践;兴趣;实用性;课堂延伸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2-0034-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2.016
  化学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的吃穿住行几乎都离不开化学,在生活的世界里,化学是随处可见,化学与生活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我们立足生活创新化学教学、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益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一、理论依据及思考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他的学生、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进一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倡导教育教学要密切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为媒介开展教育教学,培养懂生活、会创造的下一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更是提醒我们要以生活为媒介开展教学活动。研读化学新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化学这门学科,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突显了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再者,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化学教学,有利于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拉近课堂与学生经验的距离,有利于转变师生间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化学教学从神秘的象牙塔走进凡俗的人间。因此,我们教师需要立足师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创设化学教学情景,加强教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爱学化学,易学化学,不仅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素质。
  可见,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把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化学的实用性,让化学课堂向生活延伸。
  二、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是指,教师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触发思维、主动探究的效果。
  如在讲到“铝的性质”的这一教学内容时,切入点可以这样设计:课前,教师拍摄一些教室、操场或宿舍内学生可亲眼所见、亲手所触的铝制品和铁制品,做成课件。课堂教学时,二者对比展示,让学生获得一种直观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出以下两个问题:①铝和铁哪一种金属活泼?(可以参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②从图片上看那种金属更容易生锈,原因是什么?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真实的生活体验,缩短了课堂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追求真理的学习习惯。
  2.开发生活素材,体现化学的应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素材,自然而然地给化学课堂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对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用化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如在有机化学中讲聚合反应时,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包括电木、聚苯乙烯、一次性塑料餐具材料收集好,同时查阅资料和预习课本掌握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法。上课时,学生就他们了解的知识进行讨论、辩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在现阶段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学生对这些手中真实的的材料兴趣很大,学习起来动力强大,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塑料的基本知识和制法,了解了白色污染的防治方法。这种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应用性,学生必然会兴趣高涨,积极、主动、高效地学化学。
  3.提供生活体验,延伸化学课堂
  我们不能把课堂看成单纯的讲授过程,而应该是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的有机融合,在思索、活动中体验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重要的东西,不是讲解就能完全解决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教材利用的同时,还要保障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所以在备课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体验这一学习过程。
  比如:关于皂化反应的“活动与探究”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理论上搞清楚肥皂制造的有关原理,还要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去“制造”肥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的这种课后体验,既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又巩固了课本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进而使学生更加喜欢化学学习。
  总之,生活在化学的世界,我们的化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情景,让化学教学实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 朱慕菊.走近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阮礼安.“铝的性质”同课异构教学探微[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5):25

推荐访问:插上 翅膀 化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