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 [由“有限视角”谈开去]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在教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要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课堂是学生的;新旧知识点应注意衔接;教师应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有限视角;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新旧知识点衔接;自学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五届“语文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于今年五月末在海拉尔市举办,第一个课型是选修课文《桥边的老人》。这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讲课的六位老师设置了一个共同的教学重点:有限视角。这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概念,也是该单元课后介绍的一个知识点,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既符合单元要求,又符合本课特点。笔者在此想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是:语文课上,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教师该如何处理。笔者节选两位老师的处理方法作为依据阐发一下粗见。
  第一位老师,过程一:引导学生研习第一段,让学生用几个词汇概括段落大意,板书“忙乱”“疲惫”后,老师说两个词为全文定下了基调。过程二:老师告诉学生,“我”是一个有限的视角,在经过充分解释概念以后就让学生从文中找几处例子做说明。过程三:在课件上体现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通过这个来说明有限视角的作用。
  第二位老师,过程一:先让学生速读课文,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出内容后,引导学生讨论“我”是谁,以此引出“有限视角”这一重难点,并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学习的重点。过程二:在课件上弄出《项链》的片段来,通过这个来引出全知视角的概念,然后再在课件上指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的区别。过程三:再读课文,课件出示探讨问题:分析老人的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并指出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提问文中是否有表现老人心理的句子,通过这个来引出有限视角。过程四:出示课件:本文的叙述看似简洁,却蕴含了大量信息,细读全文,看看作者隐藏了什么信息。通过这个问题来讨论有限视角的作用。
  比较两位老师的授课过程不难发现,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是不明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导学生有序地研讨文本,逐层深入地解决重难点,而是生搬硬套,各环节的衔接也显生硬,没有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第二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有序地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研讨文本,巧妙地将重难点融于对文本的研讨之中。
  通过讲授有限视角这个新概念,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来供商榷:
  一、课堂是学生的
  魏书生老师曾经不止一次地强调,要把教室改为学室,把课堂改为学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在备课的时候把重点由教改为学。
  二、新旧知识点应注意衔接
  “有限视角”虽是一个新概念,但对第一人称“我”学生是不陌生的,而“有限视角”这个叙述角度也恰恰是从第一人称“我”生发出来的,单元知识点介绍中也提到了第一人称“我”,所以对“有限视角”的讲解完全可以从第一人称“我”入手,这样学生接受起“有限视角”这一概念来也就不会感觉陌生了,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了。有几位老师在讲课时,似乎为了增加课程的难度,故意设置玄机,导致对这一新概念的理解成为空中楼阁。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学的能力
  在课本单元知识点介绍的时候就已经对有限视角做了详尽的介绍,教师完全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对文本进行精细研读,而不必抛开课本花大量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构建高效课堂也应该是高中教师探讨的一个课题。
  以上是笔者在听课后的几点思考,虽是粗见,切盼能与同学和教师交流切磋。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第一中学)

推荐访问:开去 视角 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