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建立度量单位表象之我见] 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帮助学生建立度量单位的正确表象,对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度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一、动手测量,在实践中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兴趣源于价值的体现。当学生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后,学习的热情自然就会高涨起来。如在教学“认识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长方形手抄报的面积。有的学生用摆小圆片的方法去求,有的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去求,由于测量工具的大小不同,结论也就不同。用小圆片摆用了10个,用小正方形摆用了36个,手抄报的面积到底是用10来表示,还是用36来表示呢?学生一时难以确定。这种情况下,确定统一的度量标准——面积单位就应运而生。这种需求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不同的测量过程中体会得出的,这样的体会,为学生认识度量单位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感官齐动,在操作中建立度量单位正确表象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直觉动作思维—直观表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样一个过程,笔者在教学中充分遵循这一规律,让学生在感知—体验—抽象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度量单位的正确表象。比如教学“平方厘米”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1)认。教师先出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小正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可用“1cm2”表示。(2)量。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动手测量出它的边长。(3)摸。用手触摸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4)找。从生活中寻找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5)想。借助实物闭眼想象1平方厘米的大小。(6)测。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橡皮的面,学生验证橡皮的面积。在上面的设计中,学生多种感官齐动,较好地建立了1平方厘米的表象认识。
  三、观察实物,在举例中架设支撑度量单位表象的桥梁
  对度量单位正确表象的建立,不能仅凭简单的看或动手测量几个图形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让学生充分观察测量身边熟悉的物体,借助实物表象来完成正确表象的建立。如寻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等等。当学生解决问题时,这种实物表象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比如“黑板的面积是4( )”,学生会借助所熟悉的大拇指指甲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粉笔盒的正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电视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等实物表象,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四、比较联系,在对比中强化对度量单位的认识
  比较联系是思辨的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形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相应练习,让学生辨析区分。如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判断度量单位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题目,都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区分度量单位的异同。比如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课的最后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早晨,明明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洗脸刷牙后,坐在桌面为1平方分米的餐桌旁吃早餐,不小心硌了一下1平方厘米的门牙,妈妈拿来1平方米的餐巾纸帮他擦嘴。吃完早餐,明明背起书包去上学。
  学生在笑声中纠正了错误,对常用的面积单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五、活动实践,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度量单位的理解
  通过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测量的实际意义,掌握测量的方法,加深对度量单位的理解。比如笔者经常布置下面的操作作业:测量桌面的周长,测量房间的面积,测量土豆的体积等等,并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自己去选择度量单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度量意识。
  (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小学 261400)

推荐访问:表象 度量 我见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