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战争军事行动摄影报道】非战争军事行动常识ppt

  【摘 要】当前,随着中国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日益增加,中外摄影记者的镜头越来越多的对准了我军官兵。然而,在一些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中,外国媒体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偏差的作品对我军形象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本文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西方媒体摄影报道的手法进行阐述,并对我国如何在非战争军
  一、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摄影报道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1、报道动因
  近年来,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允许境外媒体进行跟踪报道,然而在这些行动的报道中,总会出现一些扭曲事实甚至诽谤诬陷的“弦外之音”。为何西方媒体会对中国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报道进行歪曲和诬陷,笔者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西方媒体的报道动因。
  (1)意识形态差异是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国的主观原因。西方媒体对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进行歪曲报道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事实上,这是一种如同20世纪80年代西方媒体对苏报道的“冷战思维”的现实延续,对西方而言,中国的强大代表的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西方媒体总是习惯将报道重点侧重于政府有没有侵犯人权等所谓“敏感话题”,在对中国的报道中西方媒体也总是照此思路去生搬硬套,只要中国军队、武警部队出场,西方媒体就会习惯性的认为是在搞“镇压”。
  (2)牟取最大利益是西方媒体发布不实报道的根本动力。众所周知,推动西方媒体在世界各地抢占舆论阵地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的决不仅仅是对新闻的追求,在这背后,是西方媒体对全球新闻资源的控制,是对新闻传播带来的巨大利益的追求。
  西方媒体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信息更加快速的传播,还有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西方媒体在报道内容选择上更加侧重猎奇,有些甚至不惜主观臆断,通过编造事实、歪曲真相的方式吸引受众眼球。
  2、面临的问题
  综合近年来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西方摄影记者对我方的报道发现,许多图片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攻击,甚至是无端地诽谤和扭曲,现对西方记者常用的一些手段进行简析。
  (1)张冠李戴,以点代面。例如在新疆“7·5事件”报道中,一幅十分著名的西方媒体拍摄于我国医院的照片。照片的英文解说词是“维吾尔人受伤在医院治疗”,但实际上,拍摄这幅图片的记者显然没有注意到医院床头贴着的名字“刘永合”是一个明显的汉族名字,图中主人公的相貌也具有汉族人种的特点。
  (2)无中生有,臆造氛围。在过去发生过的抢险救灾、处突维稳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西方媒体拍摄的一类照片,一位势单力薄的老人或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独自面对我军维稳官兵的盾牌和人墙。此类照片明显是在表达我方采取军事手段“镇压”,西方记者惯用这种看似不违反报道规定的隐晦手段来表达某种政治倾向,但转过镜头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老人背后是一组早已“准备就绪”的摄影记者。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摄影报道主要对策
  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中,摄影报道以其直观性、冲击力强的特点,为中外媒体所青睐,如何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与来自西方媒体的同行抢占舆论阵地;如何用图片展现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用不可辨驳的事实反击西方对我军形象的负面报道和诽谤攻击,这一系列关乎国家和人民军队形象的问题对我军摄影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严守政治纪律,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摄影报道的导向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考验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对当前重大实践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能力。因此,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摄影报道并非单纯的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而是对我军、我国形象的宣传。军队媒体作为党和军队的喉舌,在进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摄影报道时就必须以政治性作为根本导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摄影报道准备时强调政治导向性。非战争军事行动,对我军的快速反应、快速部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军事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应注重对即将开展的行动在政治上予以定性、定位,事先明确即将执行的任务对国际国内舆论会造成什么影响、当前舆情对这一事件的大体看法、报道中可能涉及的敏感与争议话题等等,列入采访报道注意事项。
  此外,在开赴执行任务地区前,还要对该地区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了解。摄影报道需着重注意当地少数民族习俗和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法规,避免在拍摄过程中带来麻烦。
  (2)在摄影报道进行中突出政治主动性。笔者认为,虽然是非战争军事行动,但同样是展现和维护我国、我军形象的重要场合,同样是抢占舆论阵地的重要机会。国事无小事,这里的政治性更多的是体现在我军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政治主动性上。例如在新疆“7·5事件”后,新华社等媒体集中刊发的新疆街头商场恢复营业、市民正常出行上班走过街道、学生正常开学在教室上课等系列图片,及时地表现了党和国家处置突发事件、维护地区稳定的有效措施,以有力事实驳斥了西方媒体关于我国“镇压少数民族”的不实报道,展现了新疆人民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安居乐业、生活恢复正常的真实情况等,具有较深刻的政治意义。
  (3)在摄影报道结束时突出政治敏感性。在发表摄影作品时,对于拍摄的照片,不仅要从新闻业务的角度去审查,更要从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公序良俗等方面进行筛选。例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摄影记者拍摄到惨烈的震后灾难景象,这类照片要慎重发布,而那些展现我军战士奋力救灾、灾区人民自救互救、灾难中的生命奇迹的照片则应进行大力宣传。这样的做法在国际上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9·11事件”后,不少记者拍摄到因无法忍受高温而从世贸大厦跳楼的遇难者,但在次日的报道中却鲜有这类照片。相反,灾难中人们相互扶持、消防员奋不顾身冲进废墟的照片却比比皆是。
  2、坚持客观准确,确保非战争军事行动摄影报道的真实性
  由于新闻摄影本身就是将事实以最直接、最具现场感的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因此,任何一个微小的出入或者变化都会影响读者对事实的判断能力。   除了会对受众判断造成影响,真实性还有助于我方抢占舆论阵地。例如在“7·5事件”中,出现了不少关于我方处突维稳的不实报道,西方媒体的照片多数是在表达对犯罪分子的同情,我们只有将犯罪分子打砸抢烧的暴行、无辜群众受伤的事实以最真实、最及时的方式拍摄下来、报道出去,才能使西方敌对势力的谎言不攻自破。
  3、突出鲜活生动,提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摄影报道的吸引力
  在拍摄作品过程中,我方摄影记者需要考虑到自己所拍摄的图片将面对国内外受众的关注。在拍摄照片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明显的宣传意味和说教风格。例如在抗冰雪救灾行动的报道中,摄影记者抓住广州火车站四位因参加救灾任务,过度劳累而站着睡着的战士拍摄下的图片,既表现了冰雪灾害对人们造成的巨大影响,又很好地体现了我军官兵为了群众利益鞠躬尽瘁的优良作风。
  4、加强新闻管制,强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摄影报道的约束力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和新闻报道日益透明化的今天,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报道注定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媒体报道的重点。如何避免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对新闻媒体的有效管理。我方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新闻采访申请、审批、管理体系。采访是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对采访的管控,就是从源头上控制新闻传播活动。对于有意愿采访我军行动的记者,应当由其本人以及本人所服务的新闻单位提交申请。当境外记者到达执行任务区后,应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并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实行新闻军官制度,对境外媒体记者进行分组,并由我军派出的新闻军官全程跟随。在伊拉克战争中,获准参与战地采访的记者无不签订了若干份协议,美军也确立了包括21种禁止报道情况在内的采访细则并派出军官全程跟随,如有违约现象立即将记者遣送出战区。
  (2)对我方官兵媒介素养的培养教育。除了上述对于记者采访的管控,我们还应当重视对我军参与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官兵的信息进行管理,从而避免我军官兵因疏忽大意泄露信息或者在受访过程中被西方记者的提问利用等现象。
  首先,加强官兵思想教育。对于执行任务的我军官兵,要在出发前进行思想教员,确保官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政治自觉性。对于官兵携带的数码设备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官兵在无意中泄露信息。
  其次,加强受访管理训练。在执行任务前,可以下发针对本次任务的受访训练小册子,对官兵进行预先教育。到达执行任务的地点后,要严格受访纪律,未经批准不得接受采访。在我方新闻管理机构加强对新闻记者进行采访管控的基础上,执行任务的单位要对有意向靠近采访的境外记者提高警惕,遇到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不可擅作决定。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这是中国人民给予子弟兵的高度评价,作为军队摄影工作者,我们要让“墙里开花墙外香”,把新时期人民军队的自信、勇气和开放以及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通过精彩的画面传递向世界。面对西方媒体带有刻板成见的不实报道,我们应当迎难而上,巧妙运用规则、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把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深情与对受众的诚意融入作品。□
  参考文献
  ①谭迎春,《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国的原因及对策》,《企业导报》,2010(4)
  ②③王林、刘轶:《战时军事新闻传播》,南京政治学院印刷厂,2009
  (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政治部宣传处)
  责编:刘冰石

推荐访问:浅析 军事行动 战争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