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一次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_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回归生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文针对当前教学与生活脱节、忽视学生生活经验和体验在物理学习中重要价值的现象,提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构想。在教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下开展实践研究,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 键 词】初中物理;教学;日常生活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初中物理教学要主动联系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分析、讨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学习物理,给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以及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理解学习物理的价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 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与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在于教育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教育制约生活。教育是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自觉有序的进行,并得以升华的特殊社会领域,是人类生活再生产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生活制约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生活,教育的存在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生活永恒,教育便永恒,生活变化,教育也相应发生变化,没有生活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生活是教育的源泉。[1]
  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美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第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具有生活意义。他认为教育是为了人的生活,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是生活本身。第二,教育与人的生活共始终。杜威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因此,一个人离开学校以后,教育也不应该停止。第三,教育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桥梁。教育联系生活,是为了要克服教育脱离生活的弊端,其目的不仅在于满足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在于未来,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2]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对各种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推理,于是学习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由外向内传递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新的知识和经验与原来生活经验相互作用可以充实、丰富、改造,甚至纠正原来的知识经验。同时,建构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认识,为教学生活化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 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中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在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习兴趣。教学生活化从促进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把物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变幻无穷的生活情境,切身感受的生活场景都会让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了兴趣,让物理学习变成一件不再枯燥的事情。
  2. 有利于接受和巩固物理知识。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学习物理充分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物理,一方面可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物理知识实践于生活,才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而不至于僵化和遗忘。
  3. 教学生活化教学体现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生活化使过去的生活经验对现在的物理学习有帮助,使现在的物理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使现在的物理学习不仅对现在的生活有帮助,更对今后的生活也有帮助。物理教学生活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体现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三、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1. 课堂教学引入生活化的策略。一堂物理课如果有一个恰当的引入过程,不仅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还可能成为这堂课学习的推动力。课堂教学的引入可以从两个角度引入新课:一是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另一种是从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从学科的角度引入,学生往往感觉比较生疏,不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容易让学生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引入的基本理念就是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物理问题,即“从生活走进物理”。
  (1)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某个场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案例:《汽化》的引入。
  教师:老师用沾了酒精的棉花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教师:炎热的夏天,当你从游泳池上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学生:会很冷。
  教师:虽然气温还是很高,但感觉很冷,这是为什么?
  教师:我给大家在手背上都涂点酒精,然后大家对着酒精吹一吹。看看手上酒精有什么变化?说说你的手背有什么感受。
  学生:酒精不见了,并且手很凉。
  教师:是的,酒精变成了酒精蒸气,所以看不到了。今天我们学习了汽化的知识以后同学们就能很好的解释温度计的示数为什么先降低后升高和手涂上酒精后为什么会感到很凉等一系列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诸多物理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相关生活体验。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体验出发,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已有概念建构新的概念,或通过物理演示实验来建构新概念往往不容易被初中生理解和接受。因此,从学生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引入新课进行物理概念的建构更容易将新的概念纳入原来学生的知识体系之中,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新课。
  案例:通过展示图片引入新课如:光沿直线传播的引入选用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组合图片展示给学生。压强的引入选用菜刀切菜、压路机、书包带、铁轨等组合图片展示给学生。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原理,将这些现象通过电脑等多媒体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搬进课堂,会对学生产生不小的吸引力。图片和视频具有真实、生动和直观的特点。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入首先要对图片和视频进行精选,寻找和发现能够说明物理现象蕴含物理原理的图片和视频。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和视频中的信息,从中提出本节课要引入的物理问题,继而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3)通过新闻、故事引入新课。
  案例:世界是运动的
  教师:第一次大战的时候,一名法国飞行员碰上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这名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什么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住了 ,却惊讶地发现他抓到的是……一颗德国子弹!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学生:坐汽车的时候,如果并列行驶的汽车和我坐的汽车速度相同,我感觉汽车好像静止一样。
  教师:讲得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知识。
  听故事几乎是每个人都喜欢做的事。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容易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境中去,在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得到了激发,思维积极而主动。因此,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
  2. 构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语言已经很难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构建人的知识体系也是低效和不完整的,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结论,更需要体验,感受和领悟。这些不是语言能带来的,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获得。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构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在关注个体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学习物理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构建可能的生活。
  教学案例:《长度的测量》,设计8个学生活动来完成堂课教学
  课堂上学生开展的活动是围绕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开展的/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的几点:
  (1)活动要注意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探索求解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建构良好的问题、动作和神态模拟、形象的描述、多媒体技术进行场景重现都有助于创设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2)活动要注意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新的障碍性问题。从发现、提出问题到讨论、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是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探索活动的过程,也是主体作用发挥和主体性发展的过程。问题的解决是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3)活动要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课堂上很多学生活动都是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的。在小组活动中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实验的共同操作完成是合作,对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讨论和交流也是一种合作。同时,小组合作也要注意学生自主性的锻炼,如讨论和交流一定要在自主思考的前提下进行。而探究性也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学活动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的体现。
  3. 物理作业生活化。物理作业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外延,对于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开拓创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布置作业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途径。生活化的物理作业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就要打破书面练习一统天下的局面,作业从形式上要多样化,内容上都要把握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在不排除传统书面作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以下作业:
  (1)生活化的调查类作业。新课程标准在实施中建议将开展调查、收集信息和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通过调查收集信息和观察记录是物理教学联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可以结合物理教材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进行调查。调查的过程是学生设法收集数据的过程,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通过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得到结论。生活化的调查类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活化的操作类作业。我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低于外国一些国家同阶段的学生,而课堂上学生往往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布置动手操作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生活化的阅读类作业。鉴于教材的篇幅有限,加之教材内容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可能提供大量的文字资料给学生阅读。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希望会对感兴趣的问题了解得更多一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老师准备的,可以是同学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检索的。通过阅读,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了解知识背景、来源等,从而对教材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4. 利用和开发日常生活资源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科技馆,、电视节目等。”从中可以看出课程资源中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来自日常生活。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开展物理教学有利于丰富物理课程内容,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利用和开发日常生活资源开展物理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并不是只有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才是课程资源,学生身边的许多物品如气球、饮料瓶等也是重要和非常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把生活物品带进实验室。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坛坛罐罐当仪器”也是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在学生自行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学生从资源使用者向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对信息进行筛选,对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从物理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用物理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用物理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注释:
  [1]杨晓明.浅谈教育的生活回归[N].丹东师专学报,2002,3,(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71.
  参考文献:
  [1]陈庆朋.“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意义阐释[J].教学与管理,2008.
  [2]叶存洪,周仲武,袁玉霞,曾爱华.对话“教学生活化”[J].江西教育,2005.
  [3]王鉴.课堂志:回归教学生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4.

推荐访问:生活化 物理教学 初中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