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聚集与经济发展研究:金融聚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2011年,中央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高到国家层面。通过对近十年来区域经济和金融聚集理论研究,可以深入探讨金融中心的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郑州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金融中心具有区位优势。
  关键词:区域金融;金融中心;中原经济区;郑州
  中图分类号:F83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43-02
  一、区域金融聚集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金融通过资本市场影响实体经济,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要素总量的增加、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技术变迁三个因素。金融资源与这三要素的增加、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本积累的快速增加往往是经济快速增长的表现;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效率更高的部门会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最本质的因素,从研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更需要金融资源的支持来完成,从而实现技术变迁。因此,高效、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必然要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取向。
  集聚会产生规模经济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金融中心的产生是金融聚集的结果,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融中心的吸引和扩散效应表现在技术传播和扩散;资本的集中与输出;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形成凝聚经济效果。
  因此,研究金融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应用金融聚集所产生的推动力,进行区域金融研究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推动经济的发展,拉动金融中心辐射地经济的发展。如果把这些理论应用在把郑州建设为中原经济区金融中心的实践上,将促使中原经济区得到长久稳定发展。
  二、中原经济区存在资金外流现象分析
  一个地区所具有的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性约束条件。目前河南省金融发展的状况,可以利用金融相关比率来揭示:FIR=(S+L)/GDP
  FIR表示金融相关比率,S代表存款额,L代表贷款额,GDP为各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
  从上表和图表中可以看出,郑州市的金融相关指数从2001年大约2.77发展到2005年4.15,五年之间由于金融业发展,信贷业务活跃。但是,2005年以后相关比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不是因为金融机构减少或者经济发展倒退,恰好相反,郑州的金融机构不断增加,GDP也逐年增长。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金融相关比率下降呢?这是因为金融机构的层次和步伐不能跟上经济增长的势头。所以,郑州对金融资源的投入有了更多的新需求。
  我们可以从新古典金融均衡理论具有局限性来说明郑州市金融业发展迟缓、融资困难和中原经济区存在资金外流等问题。新古典理论认为,在区域间流动的资本会自动达到均衡状态,使各地区资本的边际效率相等。在投资过程中,人们的投资会让高利润地区投资过度,与此同时低利润地区投资不足;高利润地区在资源和市场需求的约束下发生利润率下降,导致资金进入投资不足的低利润率地区。根据新古典理论,利润率的变化会引起金融活动的相应变化,投资区域的扩散和资本回流会使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最终使边际效率相等。但是,这一理论的前提是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具有充分流动性,所以,区域资本收益率均等由区域资本流动来推动的理论在现实是很难实现的。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邓小平同志根据新古典理论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思想,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实行了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区倾斜策略,促进了经济总体的快速增长,但也使本来就存在的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这种情况对中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非常不利,进一步弱化了中西部地区对外来商品的利用能力和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致使其发展活力不足,加剧了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目前我国中西部一些企业在沿海从事房地产等高收益率产业,没有在中部地区投资;而中部资金大量使用在沿海地区建设。以上所述,导致了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缓慢,资金难以流入。
  三、应用区域金融聚集理论可以弥补郑州市融资难,有效防止中原经济区资金外流
  鉴于新古典理论的局限性,经济学家们对不同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新经济地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曼、藤田等学者,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旨基本是经济学的,理论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运输成本。在欧盟形成以后,内部各个国家之间如何协调各国利益——实际上也就是地区利益——成为欧盟经济学家们研究的新课题。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使区域经济的研究成为欧洲各国区域经济研究重心之一。新制度学派研究的中心是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分析当中,协调区域发展。主要特征是,将区域建设倾斜和集中化。区域管理是区域经济融入管理学的内容后形成的新学派,由三部分组成:区域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环境管理。
  杜朝运在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模型研究中提出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与城乡之间的差异产生机理大致相同,主要是政策倾向、区位优势和商业传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方向、力度以及资本流动的方向高度一致。地理、交通、区位等地理因素,政府行为的影响,宏观金融政策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都是促进金融产业聚集和金融中心形成的动因。
  我们来分析下已经形成的金融中心。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对资金有了更多的新的需求。金融机构根据上述区位因素的考虑,纷纷来到这个经济增长地区,从而形成金融中心。17世纪的伦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效率大大提高,英国经济实力迅速变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银行和商人到此投资。19世纪20年代,英国摇身一变,成为主要资本输出国。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头号强国,伦敦也由此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政府利用现有条件,创造和强化其比较优势,使一些原本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城市吸引金融机构驻入。这种金融中心的典型例子是新加坡。1965年,新加坡刚刚独立的时候,国内经济动荡,各方面都不具备成为金融中心的条件。但是新加坡政府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着重于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1968年,新加坡政府开放了离岸金融业务,降低了税收,成功吸引了外资银行。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成为亚洲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   也有一个经济区域内多个金融中心并存的情况。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拥有的发展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层次的地区需要有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与之相呼应。这些金融中心功能可以互补,互相也有竞争,对促进这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幅员辽阔,而且国内形成了完备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纽约成为了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华盛顿特区进行金融决策与管理中心;芝加哥成为中东部金融与期货交易中心;休斯顿是中部金融中心;洛杉矶是国内与太平洋盆地区域的金融中心;旧金山是高新科技投资中心。每个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分工都不同,所辐射的区域也不同,它们在竞争中发展,在互补中共存。
  根据区域金融聚集理论和以上实例,为了解决郑州市融资难问题、中原经济区经济长久发展问题,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金融中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把郑州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金融中心的条件和措施
  (一)郑州市具有区位优势,具备建立金融中心的条件
  在河南省范围内郑州的金融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从表1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河南其余城市的金融相关比率都在1.5左右。2010年河南省金融仍平稳运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资产规模同比提高16.1%,贷款不良率下降1.75个百分点。利润同比提高40.8%,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加。从资源投放的效率来看,加大对郑州金融业的投入能够有效地刺激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增长。
  由于沿海地区和东部发达城市有着许多税收、交通等便利条件。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让投资者们惯性的会先考虑这些沿海大城市。郑州同这些沿海大城市相比较,在资金融通、城市地位方面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如果真的要想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就要从目前国内还在起步阶段的金融业入手,这是最稳妥可靠的方式。从宏观IS,LM模型中,短期内资金投入量的增加,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从实际方面来说,上述新加坡的例子也表明,资金融通对推动经济增长有很大帮助。
  (二)把郑州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金融中心的措施
  重视郑州的战略地位,广泛宣传建设金融中心的的重大意义,争取获得更多的金融优惠政策。政府在金融聚集过程中的职能既不同于金融监管部门,也不同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而是强化金融服务,为金融运行提供良好环境,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服务。郑州市要想成为中原经济区金融中心,应该聚集3类金融机构:新设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河南金融市场不仅要平稳发展,更要活跃起来,形成一个种类多样,生机勃勃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胡 亮.金融深化与区域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田 霖.区域金融成长差异[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 项俊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 曾康霖.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张 伟]

推荐访问:聚集 经济发展 区域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