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讨_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摘要:受施工所在区域、所处环境差异性的影响,市政道路工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不一,且尚未形成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施工工艺,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本次研究主要对换填法、加筋法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换填法;加筋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8-0073-03
  1 概述
  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都对城市道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而建设区域的扩大化则进一步增加了遭遇软土路基的可能性。目前,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种类繁多,但并不存在任何一种能够适用于任何条件的万能方式,每一种方法都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受篇幅的限制,本次研究仅对某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工作中所使用的换填法和加筋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2 软土路基的换填法处理
  2.1 垫层材料的换入
  为了减少工作量,提升经济效益,换填垫层材料应尽可能做到就地取材,例如砾石、砂、石屑、矿渣、碎石、粉质黏土等,但应注意避免选择纯细砂或粉土作为换填垫层材料。一般来说,中、粗砂料是换填垫层材料的首选,原因在于除能够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外,还能发挥出防震的作用,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也有采用水泥土、土工纤维布等方法对换填垫层进行加固的先例。
  2.2 换填法施工技术分析
  2.2.1 基本要求。(1)要将一定深度的原路基软土挖除,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分层铺筑,但松厚应控制在400mm以内,随后进行基地碾压,待压实度≥90%时进行回填。在填筑前,工作人员应对铺筑面积进行预先计算,同时确保松铺的均匀性,其宽度应超过路基边脚约50cm。
  (2)使用装载机进行平整,结束后,采用20t以上的压路机予以碾压,震动压路机震8次,基本上能够满足对于密实度的要求。施工时应以“先静压后振动”、“先两边后中间”为基本原则;碾压应注意按照边缘、中间、直线段、大半径曲线段的顺序进行;由于存在较大的超高,在进行小半径曲线段碾压时应按照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3)轮重叠应控制在轮宽的1/3~1/2范围以内,碾压速度应控制在≤2km/h的水平,并采取交错进退的碾压模式。若无极特殊情况,碾压应匀速进行,避免降低实际碾压效果。当碾压至填筑段两端时,为了防止破坏已经压实结束的土层,操作人员应注意避免急刹车。(4)两相邻段交接处不得同时进行填筑施工,当土方路堤采取多作业段施工,则先填筑段需按1:1的坡度分层留台阶。若必须进行两段的同时施工,则应对分层连接处进行交叠处理,并确保搭接长度≥2m。对于特殊部位,宜通过小型夯实机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予以夯实。当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时即可停止振动,随后使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并静压收面,最后通知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5)特殊部位(如池塘处的软土路基)可采用分层填筑、层层碾压的施工方法,边坡平台之下的边坡可通过干砌片石的方式施加全面防护。
  2.2.2 施工工艺。(1)分层填筑,即分层进行填筑与压实,各层压实的厚度应为20cm。(2)摊铺整平,即使用装载机完成填料的初平,为确保其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可使用平地机进行二次平整。(3)机械碾压,即按照“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碾压”等原则进行碾压。
  2.2.3 质控手段。(1)换填砂砾层宜采用中、粗砂作为填料,但应注意保障压实性。原材料不足的可加入适当碎石,但应注意保障分布均匀性。(2)施工前应对基底进行整平,在将其推为坡度2%的横坡后碾压密实。(3)施工应尽量在非雨季进行或尽可能避开连续降雨的天气。(4)压实是垫层施工的关键所在,需采用碾压法、振动法等分层压实处理。一般来说,压密效果在接近饱和状态时最佳,若砂料处于浸水状态或干燥状态,不易受到良好的压实效果。
  2.2.4 沉降观测。(1)每期观测均应确保测点及转点、后视尺、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水准尺的前后一致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系统误差。(2)转点位置必须使用尺垫,严禁通过砖石等进行替代。(3)若沉降点与水准点距离较近,则前期视距离应控制在15m以内,各次观测的视距不等差应控制在3m以内,且前后累计差不得超过6m。(4)在处理软土路基前,应对连续沉降仪、地面沉降仪等仪器进行校准。沉降仪设置结束后,应按设计要求定期进行观测,在变形速率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
  3 软土路基的加筋法处理
  3.1 施工材料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施工经验的不断积累,加筋法的应用范围与频率正在迅速增加。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加筋材料基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金属材料,如不锈钢带、镀锌钢带、扁钢带等。(2)天然植物,如麦秸秆、柳条、竹片、竹筋等。(3)复合材料,如钢-塑复合加筋带、钢筋混凝土带等。(4)合成材料,如玻璃纤维、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
  3.2 施工工艺
  3.2.1 一般来说,砂垫层与土工格栅可作为同一层,该垫层能够将堤身荷载传向软土地基。这一层与软土地基和路堤的刚度不同,它既可作为软土固结时的排水面,又是路堤的柔性基础。处理后,地基的均匀性会得到提升,路基中心的总沉降量大幅减少,路堤侧向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提升地基稳定性与承载力的目标。
  3.2.2 施工应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对下承层进行检测和清理;土工格栅铺设;搭接、绑扎与固定;上层路基土摊铺;碾压;质量检测。
  3.3 质控手段
  3.3.1 在进行土工格栅的铺设时,应注意对材料进行平整处理。为了避免因石块变形而超出聚合材料的弹性极限,于斜坡上进行铺设操作时应确保材料具有一定的松紧度。
  3.3.2 在进行土工格栅的铺设时,端头位置与锚固工序应有监理工程师旁站指导。
  3.3.3 在避免铺设材料发生重叠、折皱、扭曲现象的同时,还要确保施工的连续进行,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出现过量拉伸问题。
  3.3.4 在施工过程中,务必要确保土工格栅材料的整体性铺设,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应注意提高材料的连接质量。目前,缝接法与搭接法是最为常用的两种连接方式,其中,缝接法又分为折叠缝与对面缝两种接法,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3.3.5 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所使用的土工格栅材料存在破损问题,应立即进行修补或更换,处理结束后方可继续施工。
  3.3.6 在铺设施工的过程中以及土工格栅的日常保存工作中,为了避免因材料的破坏而降低其性能,应注意不要直接将材料暴露于自然环境中。
  4 结语
  作为不良地基的一种,软土具有高压缩性、低透性的特点,如果在市政道路的铺设过程中遇到天然地基较为软弱,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就必须要对其进行人工加固,处理结束后方可继续进行路基的修建。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设计标准中对于地基强度的基本要求,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减少地基压缩性、提高地基强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剑峰,李宇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J].建筑学研究前沿(英文版),2012,(6):205.
  [2] 唐卫国.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6):336-337.
  [3] 吴钢.论某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2,(4):199-200.
  [4] 何军民.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108.
  作者简介:徐龙(1976-),男,浙江舟山人,浙江昕达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施工管理。
  (责任编辑:周加转)

推荐访问:土路 施工技术 探讨 市政道路